会议新闻丨“关怀的哲学及其教育实践——诺丁斯《关怀》重译出版座谈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会”圆满成功
2025年11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教育科学出版社支持的“关怀的哲学及其教育实践——诺丁斯《关怀》重译出版座谈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大学、西南大学、广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学校的10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张瑞芳,《教育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涛也应邀出席本次活动。

图 1 诺丁斯《关怀》重译出版座谈与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会
本次活动共分两大环节。第一环节为诺丁斯《关怀》重译出版座谈。该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班建武教授主持。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郑豪杰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檀传宝教授分别致辞。

图 2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班建武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授首先对《关怀》重译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对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在教育基础理论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予以了充分肯定。施教授还分析了当前教育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呼吁中青年一代教师勇于接过学术接力棒,将学术火种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图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授致辞
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郑豪杰先生表示,教科社致力于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其中诺丁斯的作品更是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深远的学术影响。今后他们也将持续深耕教育学术出版,做教育学人最值得信赖的出版社,为教育思想的传播、教育研究的繁荣贡献绵薄之力。

图 4 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郑豪杰先生致辞
檀传宝教授将本次研讨会誉为“学术雅集”,强调不以头衔或地位作为邀请标准,而是召集真正对某一领域有研究的学者,进行有价值的学术对话,并指出学术界需要做真学问的人。紧接着,他分享了自己的翻译心得,强调诺丁斯思想的广泛影响及知行合一的学术品格。

图 5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檀传宝教授致辞
致辞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郑豪杰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清臣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檀传宝教授共同为重译出版的《关怀》一书揭幕。

图 6 《关怀》新书发布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结束后,南伊利诺伊大学的于天龙教授作为诺丁斯作品译者代表通过线上的方式分享了诺丁斯的书名演变及其思想发展,强调关怀伦理的关系性本质;指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灌输美德,而是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关怀关系和文化条件,使道德生活成为可能。

图 7 南伊利诺伊大学于天龙教授分享
第二环节为诺丁斯教育思想研讨。该环节上半场由余清臣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侯晶晶教授以《融合教育关怀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为题,探讨关怀伦理在融合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她指出当前融合教育中存在隐性孤立等问题,并提出关怀伦理可帮助建构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文化。广州大学的蔡辰梅教授以《教育关怀概念的在地化重构与实践探索》为题,提出关怀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的转化路径,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关怀关系需结合教育目的性善和结构性因素进行重构。北京师范大学林可副教授以《关怀教育的超越抑或复归?内尔·诺丁斯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与影响研究》为题,从学术传播角度分析诺丁斯思想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强调其跨文化传播的独特性。她提出诺丁斯思想的传播载体包括学术、人际和大众传播,并探讨其理念与本土文化的共鸣。

图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清臣教授主持

图 9 南京师范大学侯晶晶教授线上汇报

图 10 广州大学蔡辰梅教授汇报

图 11 北京师范大学林可副教授汇报
研讨会的下半场分别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教授和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李西顺教授进行主持。在李敏教授的主持下,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院长龙宝新教授以《从关怀走向幸福》为题,深入探讨了关怀伦理如何作为实现教育幸福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刘幸副教授以《重谈话语的“真诚性”原则》为题,深入探讨了教师职业语言中“真诚性”的复杂本质,并提出“情感劳动”和“反讽”的概念来理解师生关系的语言问题。

图 12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教授主持

图 13 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院长龙宝新教授汇报

图 14 北京师范大学刘幸副教授汇报
在李西顺教授的主持下,宁波大学梁明月教授以《教育中的直觉》为题,探讨了关怀与直觉的关系,并提出了德育“助推”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兼顾直觉和理性来设计行为框架,影响道德决策。广州大学的李惠老师以《关怀内涵的演变:从责任、关系到行动》为题,系统梳理了关怀理论的演变脉络,呈现了关怀从观念理解到实践行动的内涵深化过程。北京师范大学丁道勇副教授以《“关心”的去性别化:诺丁斯与马塞尔的比较》为题,通过比较诺丁斯与马塞尔的理论,探讨了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去性别化努力,强调关怀的本质是一种关系性实践,不应局限于性别化的经验。

图 15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李西顺教授主持

图 16 宁波大学梁明月教授汇报

图 17 广州大学李惠老师汇报

图 18 北京师范大学丁道勇副教授汇报
最后的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的张姜坤博士主持,檀传宝教授进行总结发言。首先,檀传宝教授向所有与会者、演讲嘉宾及会务人员表达了诚挚感谢。紧接着,他针对多位学者的报告内容给予了专业回应,并高度评价了这场以“学术雅集”为特色的研讨会——聚集了真正深耕研究的同行,进行了一场纯粹而有尊严的学术对话。最后,他呼吁学界继续保持学术的纯粹性与学科尊严,并展望未来通过论文集出版、译本优化等具体工作,持续深化诺丁斯教育思想的研究与传播。发言结束,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主持人张姜坤随后宣布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图 19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张姜坤博士主持

图 20 檀传宝教授总结发言
撰稿|陈雅
摄影|哈雪卿,颜科杰
审核|张姜坤,班建武,檀传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