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中前行:中心师生参加2019年度全国德育学术年会
2019年4月20日-21日,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14名师生参与了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的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洪婕、叶雅萱、马思远同学在会上获得了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资助、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全国中青年德育学术论文奖(学生组)”一、二等奖。檀传宝、陈国清、洪婕等应邀在大会上发言
在大会主题报告中,檀传宝教授做了题为“爱的解释与教育实现——孔夫子的‘仁’与诺丁斯的‘关怀’概念之比较”的主题演讲。檀教授认为“仁”与“关怀”的概念在爱及其关系型、设身处地、情境性、愉悦体验等方面有着明确的共性,并得出三点结论:一是男性一样可以有女性的关怀伦理;二是关系性思维不仅是关怀的具体建议,而且是重要的方法论;三是教育爱永远是具体的,因材施教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在分会场报告中,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陈国清以法国德育课程设置历程为依据讨论了“西方道德课的政治性起源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硕士研究生洪婕则发表了主题为“1949年以来中国德育政策的历史变迁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的演讲,从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将我国德育政策的变迁划分为渐进性制度转换、激进性制度断裂、探索性制度置换、建构性制度微调四个阶段,并指出各阶段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点。
图为檀传宝教授在年会上致辞
图为获得学生组论文一等奖的中心硕士生洪婕发言
此次年会由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协办。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教师、研究生以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展开热烈讨论、观点碰撞,中心同学们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
今年适逢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回到其成立的起点南京,在起点回首德育发展之漫长历史、谈论德育发展之当今现状,展望德育发展之美好未来,更具深远意义。中心师生在这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都南京,在这严肃、理性而又充满温情、不乏感性的德育年会上,深感身为德育学人肩负的历史重任,大家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言:
谷彦慧:这是最感动的一届年会,会上有高质量的同行报告,会后有走心的同门交流。感觉受到了双重的鼓舞,也明白在专业上应该有更踏实的付出,有做德育人的自觉和责任。
刘玉冰:德育研究硕果累累,同时任重道远!
马思远:回望七十年路漫漫,正是有无数德育工作者奔赴在研究和实践的第一线,才有了今日的德育成就,而面对今后的挑战与变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探索发现,反思前进!
洪婕:这一次参加2019年德育学术年会,也特别有幸在分会场作报告,分享我的心得。以前都是在台下看着老师、师兄或师姐们做分享,这一次轮到自己做分享,才知道学术研究背后的辛苦与不易。我很希望以此为起点,以中国德育人的南京之家为起点,继续砥砺前行!
叶雅萱:南京不仅是德育事业发展的起点,也是我教育梦的起点。重回南京,不仅在年会上回望德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也是在回望我从本科到硕士的教育心路发展历程,寻找我的初心。听着冯老师转述鲁洁先生的来信,我的内心是感动而羞愧的,我为先生年近九十仍不减肩上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而感动,为自己初入教育学的门槛不到十年却开始有所松懈和游移而羞愧。展望未来,我还有许多不足要弥补,还有很长的路要奋斗。愿我能不忘初心、不止向前,用更专业的素质,更有担当的精神走向未来。
向干分:从教育大家的深切教导,各位名家的广阔视野和深厚学识,到学术精英的新锐观点,“中国德育70年”年会的经历让我深感自身的不足又深受鼓舞。厚德、敬业,用足够的爱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郭岚:天南地北,心之所向。旧语新声,传承创新。且愿吾辈,砥砺前行。
史晓艺:经过这次参加会议,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让自己见识了德育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精彩的报告。他们的研究非常的深入、细腻,令我又是羡慕又是好奇。虽然大家研究的方向不同,但是我从他们的研究中也能获得许多灵感和思路。教授们讲的都是前沿的研究成果、新型的思路、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开阔了我的思维领域,对我今后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并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不会停止学习探索的脚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断攀岩知识的高峰,充实自我,实现中国德育人的理想!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苏亚琦:新中国的德育事业在前辈们的努力之下发展至今,需要我辈用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细腻的情怀为之奉献。
任婕:德育事业,代代相传。与有荣焉,继续努力。
正如檀传宝教授所言:“昨天连接今天,回顾亦是前行。”每一届德育年会都是对上一年德育学术发展的回望,在回顾中反思,才能更好地前行。相信此次德育年会之后,研究中心师生能以更蓬勃的朝气,更坚定的脚步迈向未来。